題前記:
翁立昌,男,1984年生人,一名普通的技術員,用了15年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能在這浮躁的年代根植土壤,安靜地成長,讓人靜靜地看,遠遠地望,欽佩之情油然;工作中,總有一些人能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精雕細琢,樂在其中,在耕耘和收獲間,時光被拋棄,不經意地摩娑出一段品質佳話!
那是2002年的一個清晨,一個人走進了天翔機械廠廠務辦公室,穿著樸素,略顯青澀,多年以后,我們回想起那個時刻,都會覺得一段緣份發生得那么自然,那么意料之外。初始的天翔機械廠,廠房簡陋、設備有限、人員也少,遠沒有如今的花園式廠房、雄厚的成套機加工設備和上百員工的規模!可以說,翁立昌的成長史某種程度上映照了天翔機械廠的發展歷程。
翁立昌同志的腳步踏入天翔機械廠的那一刻,注定了一段至今15年的難以割舍的緣份,注定了一段為之奮斗15年的成長歷程!恰是這段歷程,塑造了一個淡泊、求實、求精、樂于助人、勇于擔當的新時代技術員的形象!
初一入廠,學徒工一做就是3年,跟著翁基年師傅,每天提前來給師傅燒水倒水,給同事帶早餐,每天晚上打掃衛生,整理工具,檢查電器開關等,平時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問,去試,去驗證,在師傅的嚴格管教下,練就了扎實的機加工基本功,諸如磨刀、車工、鉗工基礎、工裝原理等。正如車刀是車工的靈魂,那么磨刀就是每一位車工直抵靈魂的天梯,看似非常簡單的幾個磨刀動作,卻需要每一位車工多少次失敗才能找到那把通往靈魂的鑰匙!每一位車工的過來人,對此無不深有體會!至今,天翔機械廠的刀具陳列室里仍安靜地擺放著兩把刀:一把師傅翁基年的刀,一把徒弟翁立昌的刀,隔空對視,仿佛訴說著那段平凡而光輝的歲月,彰顯著孜孜不倦的求精求實的精神!
與此同時,翁立昌也在設備基本原理、機加工工藝、生產流程方面也初窺堂奧,打開了另一扇求知的大門!這扇大門的開啟,有效地把翁立昌導引上立志從事機加工行業的道路。他不但學會了操作“數控、銑床、鉆床、刨床”,還學會了制圖基礎、AutoCAD、工裝模具設計,熟悉了“數控床、鉆床、銑床”等機器工作原理和保養規范,了解了熱加工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這段至今都無法讓其本人忘懷的時光,是翁立昌同志用每年出勤高達350天以上、勤于鉆研、任勞任怨和勇于任事換來的,有的時候都忘記了下班的時間。這樣的積累,終就迎來了一個又一個讓他發光的機會!
2009年初,公司接到生產加工中車集團火車剎車系統的閘片訂單時,由于此產品是一種結構復雜的異形批量件,產品融合鑄造、熱處理、精密機加等多種加工工藝,需要綜合的技術素質和多臺機加工設備配合才能完成,但過去傳統的刨削、銑削工藝加工過程不僅加大了勞動強度和設備成本,而且生產率底,并且由于采用多道工序進行加工,其累積的誤差也大大增加了,直接影響了產品精度和公司訂單的正常交付。面對這些困擾和挑戰,翁立昌和他的團隊主動擔當,決心設計出一種全新的加工工藝和新型的工裝模具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精度。技術研發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為了做出很佳方案,他們查找資料,不斷改進方案,不斷重復試驗和調試,經過數十夜的不眠之夜,終于做出了新型的工裝模具,實現了一付工裝模具加工產品的多道工序,大大縮短了低件生產的周期,產品精度得到了保證,質量穩定性達到了客戶要求,為公司節約了生產和投資成本。
2015年,翁立昌同志組織普車車間申報“高鐵剎車系統配件杠桿夾具改進”技術創新項目。通過設計夾具將產品基準部位固定,再通過普通機床原理,替代以往的鉆床鉆孔再鉸孔,有效的解決了產品因結構復雜和奇異導致6個孔之間中心距誤差的難題,使合格率從低于60%提高到96%以上,一年下來為工廠節約了50萬余元。
2015年,翁立昌主導落實數控車間“多功能快速定位裝夾卡爪技術改進”技術創新項目。針對天翔機械廠為乘用車提供的軸類產品共同點,從資料中找答案和現場試產摸索,在工作中反復實踐,經過1個月的夜以繼日,以科學的謹慎和務實的態度,從設計角度充分考慮了卡爪的安全性,完成了更換常規的加工軸類產品和更多適用范圍用的三爪卡盤。該成果經濟實用,特別是對軸類產品的制作加工能有效縮短周期,滿足尺寸精度和一致性,生產周期大幅縮短,成本低廉,可重復使用,更改和裝拆方便,在產品批量生產階段用其生產低件效果有效,得到了大力推廣和運用,完成了汽車變速箱低部件主軸、倒檔軸、副軸等軸系列產品加工工藝改進工作,實現效率比同行提升了60%,使用至今。
付出的同時,組織、同事、政府也給予翁立昌同志充分的信任和贊賞:
2003年,榮獲天翔機械廠“優秀新員工”稱號;
2006年,榮獲天翔機械廠“優秀員工”稱號;
2008年,榮獲天翔機械廠“優秀技師”稱號;
2012年,榮獲天翔機械廠“高級技師”稱號;
2013年,榮獲“天長市創新型職工”稱號
2014年,榮獲天翔機械廠“技術創新”稱號;
2016年,榮獲“2016年度天長市首屆十佳工匠”稱號;
2016年、榮獲“滁州市江淮工匠標兵”稱號
2017年,榮獲“天長市青年科技創新之星”稱號
2017年,榮獲“安徽省勞動模范”稱號
面對收獲,翁立昌同志難得可貴地保持著恬淡的態度,得之欣然,失之泰然。在技術求索之路上,他常說:“我們都還在路上,路很長,走走看吧”!
在筆者努力收集翁立昌同志的相關信息時,我們也側面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可喜之處,他并沒有因為工作的付出而耽擱了家庭,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人和孩子的任務,翁立昌同志也能保持一貫的恬淡,總是能和顏悅色地給父母、妻子以關心,隨著一線任務的相對減輕,他也能抽出更多的業余時間陪護家人,努力做一名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場戰斗的話,那么翁立昌同志無疑是一名優秀的戰士!他靜悄悄地來,安靜地行進,每一個腳印都是那么有痕跡,有力量;每一次出手都是那么穩,那么準,那么精細!在追求更好的道路上從沒看到他自滿的神情,看到的從來都是他那標志性的略帶羞澀的笑容,有的時候,面對這羞澀的笑容,我們不禁要問:羞澀的更應該是誰呢?
題后記:
每一個閃光,都是持續努力的結果;每一段歷程都會在更久的將來將我們送達因應的目的地!我們愿每一位讀到本文的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光輝——求索的可佩、擔當的勇敢和榮譽面前處之泰然的淡泊!
翁立昌
一個閃光的名字
一種品質的代言
一種精神的詮釋
他的路,還在延續
注定充實而有光輝